#头条创作挑战赛#
功率三剑客过去篇之上市表现1.1
新能源重要器件--功率三剑客过去篇之业绩表现1.2
功率半导体三剑客之未来篇
三家公司可以拿来做对比的内容非常多,如果扩展来写,估计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写一篇文章,我暂时从产品、渠道、客户和人员等四个维度进行对比。至于ROE、毛利率等等指标容后再议。东微半导的毛利率明显低于另外两家公司,还需要仔细看看。
1、产品
从产品线可以看出三家公司当前的明显差异。
斯达半导,以IGBT为绝对核心产品,营收占比约94%。
新洁能,目前营收占比较高产品还是中低压的屏蔽栅和沟槽型MOSFET,两者加起来接近74%,IGBT和超级结MOSFET占比较低。
东微半导,目前最主要的产品是应用于高压的超级结MOSFET,营收占比78%。TGBT产品作为东微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,已经批量进入光伏逆变、储能和车载充电机等领域的多家头部企业,供不应求,进入高速增长阶段,同比增长70倍以上。招股说明书中东微半导将自己的产品和国际、国内厂家逐一进行了对比,展示了自己产品的性能,也体现出了对自己产品的信心。
结合下游对于高压功率半导体产品的旺盛需求,以及对应产品营收的高速增长,市场给予不同公司以不同估值必然是有其合理性。
斯达半导的中报没有IGBT产品营收的数据,只能取20年和21年报的大概中值来估算IGBT的营收占比,我觉得大差不差。
从产品维度来看,斯达半导>东微半导>新洁能。>的意思是优于。
2、渠道
斯达半导的中报中提到“与国际品牌厂商相比,公司采用了直销模式,直接与客户对接,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客户的效率。”,斯达也认为“公司选择了以直销为主、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,可迅速了解客户需求,同时通过经销迅速拓张市场份额,提高市场声誉。此外,公司可以根据客户性质,灵活的选择直销和经销的维护方式,更好地服务客户。”,斯达在全国建立了多个销售联络处,并于瑞士设立了控股子公司斯达欧洲,负责国际市场业务开拓和发展。看了一下21年年报,斯达半导的直销占比约90%。
新洁能的中报中没有提到销售模式,翻了下年报,接近三分之二的营收是经销带来。年报中提到“公司销售模式中经销收入的占比进一步提升,主要系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广泛,通过经销商积极开发销售渠道,并加大与知名客户的推广合作所致。”,表明了新洁能当下采取了以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。
东微半导的中报中提到“公司采用“经销加直销”的销售模式。报告期内,公司的经销收入占比相对较高,为 66.16%,经销商可以帮助公司快速建立销售渠道,提升品牌知名度,也可以协助公司进行终端客户的日常维护和售后服务。”
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新洁能和东微的经销模式类似,销售更多的是依赖经销商进行,而斯达采用直销模式为主,到底哪种模式更好呢?我认为需要和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提供产品结合起来看,经销商有助于迅速扩大市场规模,但与下游厂商的关系更多的掌握在经销商手里,自己公司进行拓展肯定更辛苦一点,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下游厂商的资源更多的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;直接和客户对接,获取需求、转换为产品、了解问题的效率肯定是更高的。这方面,斯达半导极有可能已经跑在了前面。起步就选择一条更难的路,往往会越走越宽。
从渠道维度来看,个人认为 斯达半导>新洁能=东微半导。
3、客户
1)斯达半导
客户主要分布于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控制及电源、变频白色家电等行业,但是在中报并没有提到客户的具体名称,还需要到对应企业的调研纪要中一一挖掘、记录。目前新能源部分和工控电源部分的营收非常接近,但新能源的同比增速是198%,而工控电源仅为13%,可见下游最主要的需求来自新能源领域,而从中报描述中可以看出营收最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领域。
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公司已成功跻身于国内汽车级 IGBT 模块的主要供应商之列,用于主电机控制器的车规级IGBT持续放量,合计配套超过50万辆新能源汽车。对比21年年报,21年合计配套超过60万辆新能源汽车,说明在新能源汽车上放量明显。而从21年年报和22年中报都可以看出,专门提到A级以上车子是多少辆(21年报是15万辆,22中报提到22年会超过20万辆),侧面证明现在目前,国内的IGBT主要应用范围还是在A级以下的小车,也就是类似五菱mini、零跑T02这种车上。2022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260万辆,斯达半导的产品能够配套50万辆,足以说明公司的实力。
在新能源领域,公司已是国内多家头国内主流光伏逆变器客户、风电逆变器客户的主要供应商;
在工业控制领域,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多家头部变频器企业 IGBT 模块的主要供应商。
2)新洁能
客户的主要分布图,此图还是要表扬一样,虽然简单,但省了分析人员不少事。
光伏储能:成功导入并大量供应国内80%以上的TOP10光伏企业(新洁能写中报的人真是个人才,这么拗口的句子)。“进一步加强与阳光电源、固德威、德业股份、上能电气、锦浪科技、正泰电源等头部企业的合作规模”(进一步加强规模,这病句真是惨不忍睹,实在是接受不了是一个上市企业的中报!)。“已成为多家龙头客户单管 IGBT 第一大国产供应商”,还需要去查查光伏企业单管IGBT的规模,因为我不是这个行业,还需要继续去学习了解IGBT几个产品的分类,模块和单管的区别以及应用的市场规模。
汽车电子:实现向比亚迪提供近二十几款产品的大批量供应(吐个槽,这个“近二十几款”写的真是不知所谓),向蔚小理、极氪、上汽、江淮、五菱等数十家车企规模出货。但你这整个营收也就1.1个亿,供应了这么多公司吗?那每个公司是不是只有一点点?平均一家500万?如果比亚迪占大头,那么其他的厂家一家能到多少?
3)东微半导
客户主要分布于车直流充电桩、车载充电机、储能和光伏逆变器、5G 基站电源及通信电源、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、UPS电源和工业照明电源等行业。
光伏逆变领域:超级结批量出货给客户A、昱能科技、禾迈股份、爱士惟、日月元。“在光伏逆变领域用超级结芯片大量替换IGBT芯片可以大幅提高系统效率,因而此领域出货量迅速增加”,这段话划个重点,后续关注。
各领域的客户非常多,随便数数就三四十家,提下几个有名的:宁德时代、中国长城、比亚迪、盛弘股份、中恒电气、欧普照明、OPPO等等。
TGBT批量使用客户包括爱士惟、汇川技术、拓邦股份、视源股份、优优绿能等。
东微中报中屡次提到的客户A,估计多半就是华为了。
从客户角度上看,三家公司都有大量的客户,东微半导列举的最详细。而到底谁是最主要的客户,谁在持续采购产品,各家的什么产品销量是多少,在中报里都没有提及,只能抠抠几个字眼:“持续放量”、“持续批量出货”、“批量出货”、“大批量供应”、“规模出货”、“批量进入”,只能说中文真是博大精深,究竟出了多少货,没有数字都是白瞎,只能稍微猜测猜测这个字眼的意思了。所以怎么从客户角度去分析,还需要再多琢磨琢磨。
斯达半导由于在国内IGBT的领先地位,非常明确的写明是几个行业头部企业的主要供应商,显得底气十足。
从客户维度来看,斯达半导>东微半导>新洁能。
4、人员
从表格可以很明显的看公司人数的差距,公司研发人员的差距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东微半导的人才密度还是非常高的。
从研发人员的维度来看,斯达半导>东微半导>新洁能
5、小结
从以上四个维度来看,排序当是斯达半导>东微半导>新洁能,但新洁能当前的毛利率和ROE高于其他两者,这一块没有进行比较,新洁能吃亏不少。
我是小眼,欢迎关注“小眼学投资”,分享一个普通人投资路上的喜悦、犹豫、恐慌和贪婪。
以退为进,进退自如,不疾而速
据最新消息,一汽丰田bZ3将2月28日正式上市。新车定位纯电中型轿车,此前已经公布预售价,共推出3款车型,预售价18 98-21 98万。一汽丰田bZ